中传北电双证 | 水浒侠女的艺考经验分享
初试:
中传的初试主要是文史哲,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不怎么会涉及到中国近现代以及世界的内容(可能文学会有一点点)所以准备的时候重点看中国古代就可以。
中传有文史哲专用的书,但是我自己准备的时候并没有买,因为我对自己中国古代的文史哲还是挺自信的,我是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了解比较深入的东西,所以初试准备得比较少,毕竟中传的初试也是很看重个人积累的,除了高中知识之外更是一个十几年所学的比拼。
如果说有什么必要的准备和速成的方法的话,我觉得像《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这一类风格的文学作品可以看一下,他有的时候会考一些比较细节的情节,不是背了作者,创作背景,文学类型这样的文常就可以的。
历史的话很偏高中知识,只要学好高中历史,应该没什么问题。
哲学的话会集中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说实话,这个复习了也没什么用,有的真的纯靠蒙,孔孟儒道基本很少涉及,就算涉及也是很偏门的东西,基本思想一般都不会考,因为太简单了,可能会考一些小说家名家之类的甚至可能都不在三教九流。
另外,由于线上考试选择题一遍过,一般相信第一感觉就不用再改了,因为没有回头的机会。
复试:
广播电视编导的复试都是录制上传,不是实时的,而且有很多次机会,相对来说难度没有那么大,但是面试的状态还是很重要。
自我介绍就按照他的要求来就行,可以自己先提前录几遍试试看,调整一下,然后再正式录,一定要大方微笑,不要怕在镜头面前显得丑,要让老师感受到你不怯场,有能力。
如果自我介绍要求说缺点的话,一定要挑不踩雷的,不致命的说。如果学校好的话,一定要提学校,中传很喜欢好学校的学生,广播电视编导也有要介绍学校的板块,千万不要说成百度百科(如果学校很好那随意),用自己的话表述。
如果要求说自己擅长的科目,尽量能够在其中体现出你的性格特点或者专业能力,我当时说的是数学,一是因为我们学校校长是葛军,说出来会比较有特色,而是因为一般大家都会说文科,如果我说数学的话会抓住老师的眼球,而且我数学也不差(笑,2022高考不算)。
三试:
学好高中知识,学好高中知识,学好高中知识。命题演讲一定要注意思路,回答问题和笔试也是一样的,思路和内容都很重要,书写和排版也是,即使字写的不好看,也要写清楚整齐。命题演讲可以自己通过对一些实事热点思考,然后对着手机自己录一录,我一开始就是很咯噔,但是练到后来能做到一遍下来,完全不卡顿。
回答问题尽量能够上升到人文社会层面,深入剖析推因,这个也是看学校议论文基本功,不要只局限在事件分析,可以考虑它的社会结构和人文情感动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初试:
北电戏文的初试现在偏向于语文竞赛了,对于文化课成绩比较好,但是专业不是很了解的同学(me)来说其实是个好事,这个比中传还要玄,基本上真的是靠素养积累,不是捧着一本文常书就可以了。
但是他有的时候是真的会考到往年的一些题,虽然数量比较少,就一两道,但是如果做以前的题的话,还是会做到原题的。
实不相瞒,一共考到三四道电影题,我全是错的,但是应该也没有影响。如果真的要说准备的话,可以提前了解一些中国近代文学流派,感觉考的概率还比较大。
复试:
复试故事的运气成分很大,22年剧作的考题比较难,所以我感觉我写得很烂,但是竟然过了。北电真的不是很重视一波三折的那种吸引人的情节,主要是要看你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塑造,从中看出你对整个社会和人情的体悟,来判断你是否有做电影编剧的天赋和习惯。
可以提前准备几个故事核(虽然我准备的都没用到,我是现写的),但是就算没用到,也得锻炼短时间写故事的思路,两小时写2000字是真的很紧,能写完就成功一半了,我写完还剩21秒(汗,我写字已经算超快的了,平时政治考试一般写完之后还可以剩十几分钟,而且是几乎每个答题框都写满的那种,主要是故事构思的时间比较长)。
三试:
北电的面试基本上就是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拉呱,当时张巍老师问了我将近20个问题(其实也就七八分钟时间,因为我语速真的很快),从兴趣到专业到生活什么都有,只要抱着聊天的心态就行,可以提前做几次模拟面试,坐着聊天那种,然后对着镜头多调几个角度,也不要离镜头太近,毕竟老师是坐成一排在大屏幕上看着你一个人。我自己面试应该是不太能让人看出我紧张的,因为我是从小就上台演讲什么的,锻炼得不怯场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多练。
总之,积累和台风很重要,很多东西确实可以靠练习加强的,最后一年校考冲吧!